第(3/3)页 【这个认知,让你感到内心不安。】 【你的舌尖无意识地舔了舔笔尖残留的墨汁,苦涩的味道瞬间在口腔中蔓延开来。】 【在这苦涩之中,还隐约掺杂着一丝对这种权术的惊叹。】 ...... 和珅的脸上透露着一丝得意。 他同样编织了一张贪腐网络,且手法更加复杂且隐秘。 他利用手中权力、制度漏洞还有人性弱点,通过多层级利益捆绑,将朝中大半的官员都拉上了贪腐这条船。 毕竟,他身兼了军机大臣、户部尚书等数十个要职,财政、人事、司法等核心部门皆在其掌控之中。 他利用职权,将盐、铁、茶叶等重要物资的专营权交予亲信,自己则在从其中抽取巨额回扣。 他还操纵科举考试,只要银子到位,便能直接让富家子弟考中进士。 同时,他将官职明码标价。 只要有人能出的起银子,无论能力、才学如何,皆能当官。 对于重要的职位,他会留着专门卖给亲信。 这样一来,贪腐网络愈加庞大且稳固。 他还向皇帝提议设立“议罪银”制度。 官员犯罪,只需缴纳罚银,便可免除罪责。 罚银归皇帝私库,实则由他暗中操控。 官员为求自保,纷纷向他行贿,他便可趁机中饱私囊。 此外,他还巧立了一系列名目,例如“冰敬”、“炭敬”等,让官员们心甘情愿地献上钱财。 大肆敛财之后,还要涉及利益分配问题。 联保制度与梯度分赃法,正是他所采用的方式。 层层分赃,使得贪腐行为更加隐秘,难以察觉。 官员们拿了好处,就不会四处乱说。 给了他们甜头,他们就会更加心甘情愿地给他办事。 当然,他还有着各种拉拢人心和恐吓异己的手段。 如此一来,整个朝廷至少半数以上都是他的人。 想到这里,和珅满意了笑了笑。 这,或许就是贪腐的艺术。